生活大師:無論愛不愛,下輩子都不會再見(再見,也不是現在的你我)
香港電臺知名主持人梁繼璋曾給兒子寫過一封信,這封信很快流傳於各大網站,很多父親看後感觸很深,我覺得不只給兒子,其實適合所有人看!最喜歡最後一句"無論愛不愛,下輩子都不會再見",讓我想起在美國上中國哲學課時老師常說的:菩薩案前一爐香,修得來世鐵心腸,你能參得了嗎?下輩子,無論愛與不愛,都不會再見我兒:寫這備忘錄給你,基於三個原則:
(一)人生福禍無常,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,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。
(二)我是你的父親,我不跟你說,沒有人會跟你說。
(三)這備忘錄裡載的,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回來的體驗,可以為你的成長省回不少冤枉路。
以下,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:
(一)對你不好的人,你不要太介懷,在你一生中,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,除了我和你媽媽。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,你除了要珍惜、感恩外,也請多防備一點,因為,每個人做每件事,總有一個原因,他對你好,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,請你必須搞清楚,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。
(二)沒有人是不可代替,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。看透了這一點,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,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,也應該明白,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。
(三)生命是短暫的,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,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。因此,愈早珍惜生命,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,與其盼望長壽,倒不如早點享受。
(四)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,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,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、心境而改變。如果你的所謂最愛離開你,請耐心地等候一下,讓時日慢慢沖洗,讓心靈慢慢沉澱,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。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。
(五)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,但並不等於不用功讀書,就一定可以成功。你學到的知識,就是你擁有的武器。人,可以白手興家,但不可以手無寸鐵,謹記!
(六)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,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,當你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,我的責任已經完結。以後,你要坐巴士還是(賓士),吃魚翅還是粉絲,都要自己負責。
(七)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,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,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,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。你怎樣對人,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,如果看不透這一點,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。
(八)我買了十多二十年六合彩,還是一窮二白,連三獎也沒有中,這證明人要發達,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,世界上並沒有免費午餐。
(九 )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,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,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,下輩子,無論愛與不愛,都不會再見(再見,也不是現在的你我)。明天與意外不知誰先到,何不微笑過一天。
資料來源:網路分享
Ritaの學習與分享
一件事只要是對的,就應該去做,不可因困難而放棄。
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
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
人格特質 小一時就定型
【編譯張佑生/綜合報導】
人們常說「三歲看大,七歲看老」,這句話可是有科學根據的。研究指出,人格特質從幼年到老年基本上一樣,關鍵期出現在小學一年級。一年級學童的個性,能強烈反映出成人後的行為。
論文作者、河邊加州大學博士候選人納夫(Christopher Nave)說:「無論時空或成長背景如何改變,我們基本上還是同樣一個人,因為性格確實伴隨人的一生。」
研究人員分析了1960年代夏威夷約2400名學齡兒童的資料,他們當年都是一至六年級的學生,來自不同族群。研究者比較教師當年對他們個性的評估,並在40年後採訪其中的144人,分析他們個性的四個特點,即說話流暢、適應環境、易於衝動和自我鄙視行為。
分析發現,年輕時愛說話的人,常表現出熱愛知識、說話流暢、試圖掌控局面,和展現成人般的較高智慧。而語言不流暢的兒童,則愛找人諮商,面對困難會放棄努力,處理人際關係能力欠佳。
適應能力較強的兒童,中年時會感到生活愉悅、說話流暢和熱愛知識。而適應力不強的兒童,成年後會對自己產生負面印象,凡事愛找人諮商,缺乏人際關係能力。
易於衝動的兒童,成人後常會大聲說話、興趣廣泛和高談闊論。而相反的兒童,成人後則可能會膽小害怕、與人保持距離、且缺乏安全感。
【2010-08-11/聯合報/A14版/新鮮世】
人們常說「三歲看大,七歲看老」,這句話可是有科學根據的。研究指出,人格特質從幼年到老年基本上一樣,關鍵期出現在小學一年級。一年級學童的個性,能強烈反映出成人後的行為。
論文作者、河邊加州大學博士候選人納夫(Christopher Nave)說:「無論時空或成長背景如何改變,我們基本上還是同樣一個人,因為性格確實伴隨人的一生。」
研究人員分析了1960年代夏威夷約2400名學齡兒童的資料,他們當年都是一至六年級的學生,來自不同族群。研究者比較教師當年對他們個性的評估,並在40年後採訪其中的144人,分析他們個性的四個特點,即說話流暢、適應環境、易於衝動和自我鄙視行為。
分析發現,年輕時愛說話的人,常表現出熱愛知識、說話流暢、試圖掌控局面,和展現成人般的較高智慧。而語言不流暢的兒童,則愛找人諮商,面對困難會放棄努力,處理人際關係能力欠佳。
適應能力較強的兒童,中年時會感到生活愉悅、說話流暢和熱愛知識。而適應力不強的兒童,成年後會對自己產生負面印象,凡事愛找人諮商,缺乏人際關係能力。
易於衝動的兒童,成人後常會大聲說話、興趣廣泛和高談闊論。而相反的兒童,成人後則可能會膽小害怕、與人保持距離、且缺乏安全感。
【2010-08-11/聯合報/A14版/新鮮世】
訂閱:
文章 (Atom)